水質
通透性高,就是在海裡頭長大,沒有汙染,也不會有土味。
鹽度
海水鹽度35‰(千分之) ,大部分魚塭的鹽度為1~10‰(千分之)
水越鹹,滲透壓越大,魚長越慢,肉質越好。
※以四百克黃金鯧為例:
在台灣魚塭養約需大約四個多月,在澎湖養要一年四個月
冬天夏天溫差
溫度油脂蓄積的重要條件,魚經歷澎湖冬天低溫且風浪大的環境,肉質相對緊實且油脂高澎湖土魠是明顯的例子,越近冬天,魚越肥滿,澎湖箱網養的魚的特色,魚特別大,但需要的時間都不短。
1.全世界的石斑魚有400多種,而臺灣常見的養殖石斑魚有龍虎班、點帶石斑、與龍膽石斑。
2.臺灣西南沿海的水質穩定,水溫和鹽度適合石斑魚的生長。
3.「養魚先養水」,因為澎湖冬天雨量少、陽光充足,讓這裡的海水鹽度比世界平均值還要高,更能 養出肥美鮮甜的石斑魚。
4.目前市場上的石斑魚大多為養殖生產。
營養價值:
1.石斑魚具有「海雞肉」的美名,因為石斑 魚肉是高蛋白、低脂肪的魚類,又含有鐵、鈣、磷、鎂、鉀等營養素,媲美健 身者愛吃的雞肉。
2.石斑魚富含魚油,其中的ω-3高度不飽 和脂肪酸,如EPA和DHA,可以降低三酸甘油酯的產生、阻止血液凝結、減少血管收縮等狀況。
澎湖,這片位於台灣西部的寶島附近,以其美麗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洋資源而聞名。近年來,澎湖地區的海洋養殖業蓬勃發展,其中一個令人矚目的成就就是養殖龍膽石斑(又稱石斑魚)。
龍膽石斑是一種高價值的海鮮,廣受亞洲和國際市場的歡迎。它以肉質鮮美、口感細嫩而聞名,是許多高級餐廳的菜單上的寵兒。在過去,龍膽石斑主要依賴捕撈來源,但這種方式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壓力。因此,澎湖地區的農民和漁民決定採取可持續的養殖方式,以滿足市場需求,同時保護海洋生態。
澎湖的龍膽石斑養殖場通常位於海域中,這些海域具有清澈、溫暖的水質,非常適合石斑養殖。在這些養殖場中,養殖者會精心照料每一尾石斑,確保它們健康成長。他們提供適當的食物和環境,讓石斑保持最佳的生長條件。
這種可持續的龍膽石斑養殖方式不僅有助於維護海洋生態的平衡,還為當地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。澎湖地區的龍膽石斑,因其優質的品質和環保的生產方式,已經贏得了廣泛的信譽,成為當地農漁業的一個成功典範。
因此,如果您品嚐到來自澎湖的龍膽石斑,您不僅能夠享受到美味的海鮮,還可以感受到這片美麗海域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護。這也是一種對當地文化和自然資源的尊重,以及維護海洋生態平衡的方式。
品牌故事:
很久以前,在澎湖的一個寧靜的漁村裡,住著一位傳奇的老漁夫,大家都叫他翁老師(是我外公)。他的漁業生涯始於11歲,當時他還只是個孩童。年幼的他就在大海上學習捕魚的技巧,當他13歲時,已經成為了一名正式的船員,正式踏上了漁夫的道路。
翁老師用了整整75年的光陰,積累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漁業經驗。他的捕魚技術備受村中人的尊敬,佔據了村子中近一半的捕魚產量。然而,隨著科技的進步,海洋資源開始減少,魚群數量急劇下降,這對於傳統的捕魚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。
面對這一變局,翁老師不是退縮,而是轉向了養殖業。起初,養殖工作進展順利,但隨著規模的擴大,魚群開始受到各種疾病的威脅。一些研究單位和教授建議不要養殖海鱺,因為這種魚種似乎無法有效地進行疫苗接種和抗生素治療。
然而,翁老師並不接受這種命運。他堅持不懈地研究和嘗試,最終找到了正確的養殖海鱺技術。與其他養殖場不同,他不再依賴藥物和抗生素,而是使用自然的餌料,並且成功地養殖出高品質的海鱺。這些魚在澎湖特有的環境中成長,陽光充足、水質清澈、鹽分濃厚,並以自然餌料為食,因此品質優良。
而澎湖獨特的氣候也起到了關鍵作用。冬季的低溫使海鱺積累了大量的油脂,其中包含豐富的DHA和EPA,這使得它們能夠在冬天順利越冬。這個地區的魚雖然與其他海域的品種相同,但由於陽光、水質、鹽分和自然餌料的優勢,澎湖養殖出的魚品質卻優於其他地方。
翁老師的故事告訴我們,堅持和不斷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難,並帶來成功。他的養殖技術不僅保護了當地的漁業,還為澎湖帶來了高品質的海鱺,讓更多人品味到這片美麗海域的獨特風味。他的故事也彰顯了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智慧,以及對環境保護的堅定承諾。